分类目录归档:设计

从数字电路到胶囊机器人,麻省理工这些改变世界发明你知道几个?

大家都知道麻省理工MIT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学,更是计算机技术科学界的翘楚。去年麻省理工又投资十亿美刀建立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计算机学院。在最近院庆活动中,麻省了推出了其CS科技成果展,罗列了一些了伟大的发明包括从数字电路到可消化胶囊肠壁治疗机器人。本文虫虫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麻省这些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

继续阅读

AOP-面向方面的程序设计

AOP-面向方面的程序设计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oop: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AOP和OOP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事物的角度,并不是说有了AOP就不要用OOP。Aop并不能取代oop,aop所要做的是以一种简洁和优雅的方式解决传统的oop问题。转述一段aspectj in action中的原文。
继续阅读

从一则笑话分析需求的陷阱/zz/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考考学生们的智商,就问一个男孩:“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男孩反问:“是无声枪么?”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的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OK。鸟里有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
“没有。”
“方圆十里呢?”
“就这么一棵树!”
“有没有残疾或饿的飞不动的鸟?”
“没有,都身体倍棒。”
“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
“都是公的。”
“都不可能怀孕?”
“………,决不可能。”
“打鸟的人眼里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
“没有花,就十只。”
老师脑门上的汗已经流下来了,下课铃响起,但男孩仍继续问:“有没有傻的不怕死103f的?”
“都怕死。”
“有没有因为情侣被打中,自己留下来的?”
“笨蛋,之前不是说都是公的嘛!”
“同志可不可以啊!”
“…………,性取向都很正常!”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一枪打死三只呢?”
“不会。”
“四只呢?”
“更不会!”
“五只呢?”
“绝对不会!!!”
“那六只总有可能吧?”
“除非你他妈的是猪生的才有可能!”
“…好吧,那么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么?”
“完全可以。”
“它们受到惊吓起飞时会不会惊慌失措而互相撞上?”
“不会,每只鸟都装有卫星导航系统,而且可以自动飞行。”
“恩,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的回答,“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
老师当即倒!

正值六一儿童节之际,用这篇笑话故事来做开头,笑过之后可能不少能会认为这个小朋友是需求调研的最佳人选。回顾软件开发上的许多案例,软件开发失败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在外包开发这个领域中,这个值可能会更高一筹。在分析项目失败的原因的时候,需求的因素可能是失败的关键原因、需求不明确,客户对需求的变更频频等等。

1.需求的调研

需求调研是为需要说明书做前期工作,可以说需要说明书是从需求调研表中得到或抽取而出。需求调研是要了解客户希望所要开发的系统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以及了解他们对系统的期望等等。需求调研是整个开发的基础,经过需求调研的结果整理出需求说明书作为后续开发使用。

如果做的项目是一个陌生的一个行业(专业),这是往往需要专家或者顾问等角色的协助,但是作为调研人员最少要想办法了解个专业,或许你需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但最少要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最少专业词汇你要知道)。这样客户的沟通才能达到顺畅,不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

在某些难度不是很大的行业或者项目,做需求调研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行业的特点,这些项目往往因为规模比较小,也不会有专家的影子出现。但是作为调研的时候我们最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如:

1):客户目前的问题与苦难
2):客户现在的工作模式
3):客户对系统的期望
4):客户哪些要求是自己能做到的,那些是依靠系统来做
5):还有客户对系统开发方式以及时间的要求等等

其实做需求调研的时候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资料收集,或许小孩的那种打破砂锅的方式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但是实际项目中往往需要的就是这些比较周全的调研方式,能够考虑到的问题点都需要和客户确认,尽量避免想当然的做法,只是采用的方式可能需要优化一下,采用良好的方式,尽量得到客户的最大配合。

2.需求的描述和确认

对于需求的调研内容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分清有用功能、可选用功能、无用功能及不可实现功能。对于这些功能和客户再次确认之后才能最终形成开发的需求文档。对于需求的描述有很多的方法和工具,但是无论采用那种方法和工具都是相对抽象的方式,如何让客户能够理解需求的实际内容,需要客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毕竟系统还只是纸面上的内容,客户还是很难完全了解到真实的系统。

如何对需求进行103f描述在项目开发中是一个很难定夺的题目,有些公司采用Demo的方式,有些采用传统的功能树的方式,有些采用界面的描述方式,有些采用UML建模的方式,形式多种多样。各种方式都有其好坏。但是对于方式的选择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了解客户是否能够理解所描述的问题,
2)避免先入为主,
3)避免形式主义,

有些公司采用UML描述需求,但是客户的能力达不到能够理解UML所描述的问题,甚至公司内部的开发人员也无法很好的理解UML,可能只有需求人员懂 UML,这种需求结果就值得思考,客户是否知道你在说什么?如果你先入为主使用这种方式来描述问题,难道也期望客户去学习这些知识吗?

3.需求的控制

客户往往很难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有时候系统做到一半的时候客户会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更甚至等系统上线的时候客户才发现系统和他们脑子里想的东西完全不是一回事。对于这些可能会说当初需求定义的时候不是签字下来说是做成这样,怎么不是你想要的呢?问题可能会归根于与客户沟通的方式和手法上,但是对于需求的控制来说,对如何避免需求的反复,客户脑门一热就有新点子出来,还有许多不切实的要求等等,都在需求的控制范围内。

有些人会说我们和客户说好了,协议也签订说:除了纸上描述的东西之外,其余的都是变更追加。但是这个观点固然好,也是完全归于一方有利来考虑,而且有很多时候我们签署在合同内的需求文档也比较含糊,而且双方在问题的理解上可能会有歧义,一旦真正要将合同拿出来对峙的时候,我想彼此都很难说服对方。就像树上有十只鸟一样,没有说好环境,状态等等的假设,一切的结果应该说都可能是合理的。

如何控制需求,我想除了软件工程上提出的那些理论之外,也很难有新的观点,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能一方面要维护和客户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系统的开发时间和整体工数等等,做一个权衡。不过我个人更趋向使用问题具体化的方式来控制,尽量将能够想出的问题通通罗列出来和客户确认,同时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尽量能够让客户理解我们所描述的系统的状况,如果在调研和需求的确认阶段能够把工作做得很好,在后期的开发过程中变更的内容就会比较少,变更的内容也就容易控制。

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多为客户做一个考虑,避免将自己以一个高调姿态介入和客户的沟通中,说一些客户很难懂的专业术语,将客户喷的云里雾里,自以为自己的专业领域多么了不起,这种和客户的共通方式最容易造成需求空洞,后期翻盘的概率很高。如果客户不懂你口中所说的内容,可能问题出于客户,另外更大的程度出于你,我们需要考虑采用的沟通的方式以及内容是不适通俗易懂,能将复杂的问题讲的简单就表示你不简单。

需求分析–一些好的参考资料

几本好书

《软件需求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有效需求实践》  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写有效用例》   机械工业出版社
《软件需求》    机械工业出版社
《掌握需求过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几个好的网站    系统分析之窗    IT之源    UML中国   中国软件工程网

登山的故事(什么是XP,设计)

关键字:XP

从前,有一个A型血的人和一个B型血的人去登山。显然A和B有着不同的登山方法。

A到了山脚下,总是先停下来,仔细打量山势。接着,围着山脚转转,看看哪些是小山包,哪个是主峰。然后,设计几条不同的

登山线路,并选择出最好的登山线路作为首选计划。同时,他还考虑到如果首选计划出现问题,则可以启用第二计划或第三计划…

而此时的B几经爬上了第一个小山包。B登上小山包的时候,发现这个小山包不是去主峰的路。B并没有气馁,稍微打量一下环境,立即从小山包上下来,往更高的一个山峰进发…就这样,B无时无刻不在后退中前进,在下坡中上山,已经将A远远的甩在后面。

最后,B成功地登上主峰,而A还在半山腰艰难地攀登。当A终于登上主峰之后,B说了一句很有很有意思的话:你现在知道极限编程的威力了吧!A默然不语…

一位想学登山的新手来向A和B请教登山的方法。A把他的线路图和计划全部给了新手,没有说一句话。新手看都没看,就跑去问B。B意味深长地说:努力,努力,再努力,当你到达山顶的时候,就知道了登山的方法!新手由衷敬佩。

多年以后,A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据说B倒下的地方离一号营地只有一百米远…

当那位新手终于找到A求教的时候,A还是将所有的登山线路和计划交给了他,依然没有说一句话。

但新手明白:这就是设计